ope体育大同,一座有着“中国煤都”之称的城市,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在历史上,这里是历代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门户通路,是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对于喜欢历史和古建筑的人来说,大同是令人向往的地方。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也让大同古城呈现出新的面貌。
我们即将走进的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的南隅,是一座游客很少,却又藏着很多惊喜的幽静古寺。
中国古代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木材,是很容易朽坏的。它们会遭到风雨和蛀虫的侵蚀,也易燃烧ope体育。再加上王朝更迭中的战乱等因素ope体育,因此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年代越久远就越难保存。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建造的,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都在山西省。而与宋代同时期的辽代和金代的木构建筑也是非常珍贵的。善化寺拥有四座辽金遗构,是我国辽金寺庙中布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向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乞援,得以攻灭后唐而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之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其中的云州就是如今的大同。其后的400多年里,随着中国北方政权的更迭,大同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统治,而收复山河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梦想。直至明代,燕云十六州才被汉族政权收回。而鉴于大同的重要战略地位,它先后被辽、金设为西京(陪都),成为当时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为大同及周边留下了诸多耀眼的辽金建筑,其中就包括了善化寺。
善化寺的石碑上记载,它始建于唐代,原名开元寺,五代的后晋时期改名为大普恩寺。后来辽金大战,大同被金兵攻陷,善华寺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金代初期(1128年),寺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寺庙。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ope体育。
善化寺按照轴线对称的方式布局,主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朵殿,前端两侧为普贤阁和文殊阁,辅以回廊,这是唐代传统的佛寺布局。寺内西侧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花园,为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寺平添了一些秀丽灵动的韵味。
天王殿兼具山门的功能,面阔五间,是中国现存金代最大的山门,比一些小寺的正殿还要大。屹立在三米多高的台基上的大雄宝殿,是善化寺内最大的殿堂,也是寺内唯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在我国仅存的八座辽代木构建筑中以单体面积排名第三。殿前设有极为宽敞的月台,月台前沿的中央树立着明代建造的木结构牌坊。善华寺的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和普贤阁都是金代建筑(普贤阁的年代有争议,梁先生当年认为普贤阁是辽代建筑,但后来修缮时发现“贞元二年一行造”题记,因此现在更倾向于认为是金代重建的)。文殊阁毁于近代,近年依据普贤阁的式样重建。大雄宝殿两侧的朵殿为明清遗存。
中国传统建筑在外观上分为三部分:台基、屋身和屋顶。其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主要是带挑檐的坡形屋顶,梁思成先生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绘制了五类屋顶构造及其变形。
这些屋顶形式在古代一般是有等级区分的,庑殿顶的形式自有建筑形象以来,就占建筑屋顶形象的主导地位。清代则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故宫的太和殿就拥有重檐庑殿顶(上图中的图9)。
善化寺主轴线上的三座大殿都是单檐庑殿顶(上图中的图3),下面的全景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座大殿的屋顶形式。
其中,三圣殿拥有善化寺曲线最优美的庑殿顶。它的正脊较短,垂脊弧线平缓开阔,屋檐呈翼状向上翘起,像展翅的鸟。大雄宝殿的屋顶和缓而不张扬,平稳而又端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立在台基上的木构架支撑。木构架由立柱和横梁组成。柱和梁之间可以筑幕墙,幕墙的唯一功能是划分内部空间及区分内外,并不承受屋顶或上面楼层的重量,因此可随需要而设或不设。中国大型古典建筑的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常有木制的“斗拱”。组成斗拱的构件包括“斗”(方形的垫木)、“拱”(横向的弓形长木块)和“昂”(斜向的木条)三类。斗拱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在内部承托木梁,减少梁折断的可能;在外部支撑屋檐,使屋檐可以伸出得远一些。
唐代木构建筑的斗拱雄大,其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形式较为简单。到了宋代,斗拱的数量增多ope体育ope体育,组合变得复杂,但规格逐渐缩小。明清时期,由于结构简化,梁的宽度加大到比柱径还大,而将梁直接放在柱上,因此斗拱逐渐失去了承重的功能,比例也大大缩小,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建筑上主要尊崇唐代风格,颇有大唐遗风。善化寺大雄宝殿、三圣殿和山门的斗拱都比较大。辽代的大雄宝殿两个立柱之间的斗拱只有一朵,金代的三圣殿和山门的两个立柱之间出现了两朵斗拱。三圣殿的两个立柱之间还使用了巨大而华丽的斜拱。斜拱有五层,层层叠叠,形如怒放的花朵。这种斜拱的构造过于复杂,装饰美化作用大于结构作用。大雄宝殿也有斜拱,被匾额所遮挡,也没有三圣殿的斜拱华丽。
普贤阁外观精巧、形制古雅、玲珑秀美,比例匀称,是中国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
辽金时期的建筑大量运用了大胆而创新的设计——减柱法,使殿内的空间非常开阔,给殿内腾出了宽敞的礼佛空间。
三圣殿内的后内柱只用了四根,另外四根辅助的柱子可能为后世所加,佛坛前因为柱子被减掉,使塑像没有遮挡。这样凸显内部大空间的同时节省木料,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三圣殿的内部结构全部是“砌上露明造”,也就是没有顶棚(天花板)的遮挡,承托屋顶的构件都露在外面,显露出粗壮有力的斗拱、梁架等构造错综复杂、彼此依靠的情形,使得殿内更显空旷高大。
大雄宝殿也使用了减柱法,内部两圈内柱的中间共减掉了八根内柱。内部结构除了中间的顶部有精美的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棚形式之一)外,其余也都是“彻上露明造”,加上本身的大体量,因此走进殿内,也能明显感觉到空间的空旷高大。
山门(天王殿)内有明代塑造的四大天王像。三圣殿里供奉的是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金代原作,虽在清代补修,但金代塑像的风格犹存。
善化寺中最精美的辽金塑像在大雄宝殿殿内。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如来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殿内东西两侧的砖台上分列二十四尊护法天神的塑像,神态生动、个性鲜明、雕饰精美。既有着宗教宝像的庄严之感,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唐宋造像圆润丰满、雍容华贵的特点,又不失北方游牧民族豪放的雄浑之气。
其中鬼子母(也称母夜叉)的塑像,以佛祖度化鬼子母皈依佛教的传说为背景,塑造了一尊改恶从善后端庄婉丽、娴淑贤慧的鬼子母形象,但在其左脚下又塑造了鬼子母作恶时青面红发、狰狞可怖的小像。一个神,两个塑像,成佛前的残暴和成佛后的善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在佛教雕塑史上是比较少见的,也许是在告诫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据闻大殿内的部分塑像在近代进行了重新彩绘,又被叫停,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四尊塑像中,有几尊颜色鲜艳却少了一些美感。
大雄宝殿的南立面均匀设置了三道大门,每一道门都呈现出莲花花瓣的形状,这在众多佛殿建筑中比较特别。这种大门在唐宋时期称为“壶门”,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结合拱券门和佛龛造型产生的一种装饰性的门,设置在建筑入口处,显示尊贵之意。
无论是建筑还是塑像,善化寺都尽显了辽金时代的豪放风范,同时也不乏南北文化融合之美。一座座古朴的建筑和一尊尊表面氧化的塑像,仿佛都将我们拉回了数百年前那个金戈铁马的辽金时代。
如果我们再回到善化寺山门前,在广场上还会看见一座五龙壁,据说原是位于兴国寺前的照壁,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兴国寺因战乱损毁,五龙壁被迁至善化寺前。
但与五龙壁相比,大同的九龙壁则更为特别。大同的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距今600多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明末王府毁于兵火,唯有九龙壁幸免于难。它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合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大同的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早300多年,大小约是北海的九龙壁的两倍。
前些年我在北海公园拍了九龙壁,对比两张照片能体会到二者的体量差别。不过与北京的九龙壁相比,大同的九龙壁还有一处明显不同的——大同九龙壁上的龙是四爪,北京的是五爪,以示藩王与皇帝还是有区别的。
古建筑林立的大同,还有很多“惊喜”等待我们去探寻。下一期我们将走进大同的华严寺,这也是一座辽金寺庙,它与善化寺会有怎样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