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体育杨求诗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岩村的一个普通木匠家庭。他从小立志成才,勤学苦练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积极向当地知名木匠师傅学习,学成后发挥乡村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木构建筑工程队,带领家乡群众就业增收,“传帮带”培养接班人,积极传承保护非遗技艺,诠释了新时代乡村工匠精益求精ope体育、甘于奉献的精神。2018年杨求诗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受家庭影响,杨求诗从小痴迷于木匠工艺。初中毕业后,他向当地知名木匠师傅学习,学习老前辈传下来的木构建筑技艺。因悟性高、肯努力,杨求诗慢慢掌握了墨师文、识香签、下墨线、磨刀具等基本功,跟随师傅先后到江苏、湖北建造民族文化村,到深圳、惠州等地建设鼓楼和风雨桥,在三江本地修建风雨桥、长廊、寨门、鼓楼等。
侗族建筑为穿斗式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传统的木构建筑没有图纸,图纸就在掌墨师的脑海里。在建造过程中,掌墨师承担着建筑整体工程的组织指导工作,下墨线的每个构件,要求尺寸精细精准,需要工匠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为更好掌握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用大量时间摸索,将师傅教给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并加以修改提升。他每天与木料做伴,进行大量练习,目测榫眼大小,不断修改调整,最后再用塞尺测量。在开榫眼时,经常被锤子击中,即使疼痛流血,他也要继续完成。经过成百上千次练习,杨求诗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也练就了“一眼准”的绝活。从木匠到掌墨师,需要静得下心、吃得了苦。杨求诗对待木料的态度,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最终都淋漓尽致体现在他营造的每一座木构建筑中。“一把曲尺能将寨门竖起,几根直线造就和谐桥”,这是村民对杨求诗高超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评价。
侗族木构建筑最关键是竖起来的环节ope体育,柱子要摆正,不能有任何偏差,这完全依靠工匠的眼力和经验。与木构建筑打交道的35年,杨求诗深知技艺与经验的重要性,材料规格稍有偏差,最终会产生承重失败的后果。“‘立木顶千斤’,依靠榫卯原理和杠杆原理,承重在哪里,自己的心里要有数。”杨求诗说。2018年5月,杨求诗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自1996年以来,杨求诗先后在全国各地建造鼓楼16座、风雨桥5座以及众多侗族民居、长廊、凉亭等,建成木构建筑达200余座,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增加家庭收入,实现了增收致富。自己致富后,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组建木构建筑工程队,邀请家乡群众加入自己团队,主动融入市场,承接工程项目。通过“寻求订单+市场下单+团队接单”模式,带动家乡60余名劳动力一起参与建造木构建筑,其中有23名是脱贫劳动力,有效带动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幸好有杨师傅帮我、带我,闲时在家务农发展茶叶产业,忙时到建筑工地做工,家里多了一份收入,过上了好日子!”来自平岩村的脱贫户杨宴成开心地说。
脱贫前,家乡村里冷清,经济基础薄弱,只有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寂静的村庄才有一些生气。杨求诗当时想:“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了,村里没有人如何发展起来?”在脱贫攻坚时期,杨求诗充分利用家乡杉木资源优势,采取“木结构承包方+杉木种植户+木匠”的合作方式,统一采伐杉木、加工、运输、建造,团队成员家庭年收入达5万余元,累计辐射带动1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他的建筑团队由31人扩大到168人,其中能独立完成设计、建造的“掌墨师”就有3人。据不完全统计,平岩村劳动力就业率高达95%以上,只要肯干肯学,杨求诗均欢迎家乡群众加入自己的团队。
依托精湛技艺、团队力量、资源优势,杨求诗带领村民打通了杉木加工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家看到了杉木产业“绿富美”的发展前景。“我种了两亩杉木,现在村里正在盖戏台ope体育,按照今年的行情,全部卖完估计有3万元收入。”平岩村村民杨云青高兴地说。
近年来,三江县紧紧围绕“杉木+木构建筑+工匠”全产业链,全力打造绿色建筑新标杆,推动木构建筑行业特色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木构建筑营造发展延伸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培育杉木苗,一年成苗就有收益,一亩有约1.5万株,每株单价约0.8元,年收入约1.2万元。
2022年11月28日,新建竣工通车的三江县古宜镇宜阳风雨桥。吴练勋/摄
经过多年掌墨,杨求诗清醒意识到,传承发扬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只靠他一个人远远不够,只有让更多人掌握非遗工匠技艺,民族瑰宝才不会流失。随着承接项目越来越多,他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徒。他以工地为平台,开创“工地一线微课堂”,承建到哪里培训就开到哪里。此外,杨求诗还受聘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授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课程。青年学生积极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术,为他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提供了不竭动力。
杨求诗注重培养高徒,以点带面,对于有扎实掌墨功底、较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的学徒,量身定做培训方案,让他们参与构图、研究和掌墨,对学徒们操作工艺流程进行点评ope体育,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和实践,为非遗传承培养接班人。截至目前,他带徒160多名,不少学徒成功出师,设计掌墨出各具特色的木构建筑作品,不断传承和推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杨求诗表示,今后会继续坚定步伐,深入研究民族传统技艺,总结经验规律,融合创新,当好一名非遗技艺传承人,让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赋能乡村振兴ope体育,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儿时的乡愁。
(作者:覃宇祝 梁胤 作者单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